

新生嬰兒黃疸是嬰兒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皮膚及眼白發黃的現象,主要是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所致。
紅血球與膽紅素的產生與排出:
![紅血球與膽紅素的產生與排出]()
![]()


- 身體內紅血球分解時會產生膽紅素及其他物質
- 經肝臟處理後變為無害物質
- 經大便及小便排出體外
膽紅素過高的原因:
人體內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後會產生膽紅素。新生嬰兒的肝臟仍未發育成熟,不能迅速處理所產生的膽紅素,所以便積存在體內,形成生理性黃疸。
大部分新生嬰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,會在一至兩星期內自然消退,家長無須擔心。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,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,造成「核黃疸」,導致失聰、弱智、痙攣、甚至死亡。因此出院後,家長要及早帶嬰兒往附近母嬰健康院接受檢查。如有需要,嬰兒要覆診至黃疸消退。
如嬰兒有以下情況,應立即求診:
- 黃疸(皮膚及眼白發黃)急劇惡化
- 嬰兒吃奶胃口下降
- 嬰兒有脫水的情況,例如小便量比平時顯著減少
- 嬰兒的活動明顯減少
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(G6PD deficiency)可導致黃疸病
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(G6PD)是紅血球中的一種正常酵素,功用是保護紅血球。此酵素缺乏症與遺傳有關。香港有4.5%男嬰和0.5%女嬰患有此 症。這些孩子如果接觸到某些中西藥物、臭丸(萘類)及含有萘類之製成品或受到某些病毒的感染,紅血球有可能因受到破壞而大量分解,產生過量膽紅素,令肝臟 不勝負荷,造成嚴重黃疸。
在香港出生的嬰兒都會接受臍帶血的測試。倘若驗出嬰兒患有G6PD酵素缺乏症,家長會接獲通知。

- 避免服食某些中藥,例如黃蓮、臘梅花、金銀花、牛黃、珍珠末;避免服食某類西藥,例如一些抗生素(nitrofurantoin, nalidixic acid, sulphonamides)
- 嬰兒及照顧者的衣物不可接觸臭丸(萘類Naphthalene)及含有萘類之製成品
- 忌食蠶豆
患有酵素缺乏症的孩子一般不需要特別照顧,但孩子須終生避免服食某類中西藥物(例如黃蓮、臘梅花、金銀花、牛黃、珍珠末;避免服食某類西藥,例如一 些抗生素(nitrofurantoin, nalidixic acid, sulphonamides))。如媽媽餵哺母乳,亦須避免服用這些中西藥物。當孩子生病入院,必須告知醫護人員孩子患有此症,以確保用藥得當。此外,患 此症的孩子及其照顧者不能接觸臭丸(萘類)及含有萘類之製成品,而且孩子要忌食蠶豆。
請注意!
嬰兒可能會於出生後數天出現「新生嬰兒黃疸」,症狀或會在數星期內突然轉壞:
- 家長請於嬰兒出院後立即致電母嬰健康院或私家醫生,盡早安排跟進嬰兒之健康狀況,或
- 按出生醫院醫護指示的日期,帶嬰兒回醫院覆診。
家長關注的問題
出院時醫生說我的孩子正常,為甚麼數天後又會出現黃疸?
這是一般生理性黃疸。在嬰兒出生後三至五天,體內膽紅素才會上升至最高峰。如果住院的時間較短(只住一兩天),孩子便有可能在出院回家後才發現黃疸。如發現嬰兒有黃疸情況,應盡早帶他/她回健康院或請教私家醫生。
新生嬰兒有黃疸是不是因為跟太多人接觸?
不是。黃疸並非傳染病,與跟人接觸沒有關係。
為甚麼醫生要我的孩子回健康院覆診黃疸?何時需要給他照燈?
由於在黃疸出現後的頭幾天,黃疸的程度每天也可能有變化,所以嬰兒要回母嬰健康院接受較密切的觀察。如有需要,嬰兒會被轉介往兒科專科接受檢驗和治療,例如照燈。照燈跟其他治療方法一樣,也可能產生副作用,所以如果膽紅素並無急升,孩子便不需要照燈。
曬太陽是否可以幫助減輕黃疸?
曬太陽不能有效地治療黃疸。相反地,更可能導致嬰兒的皮膚灼傷或眼睛受損。
給嬰兒餵葡萄糖水有沒有幫助?
喝葡萄糖水不會減輕黃疸,反而可能影響嬰兒吃奶的胃口而導致黃疸惡化。
我是否需要停止餵哺母乳,讓嬰兒改吃奶粉去減輕黃疸?
初生嬰兒無論是餵哺母乳或奶粉,都可能有新生嬰兒黃疸。如果只吃母乳的嬰兒能夠得到足夠的奶量,是有助減輕黃疸及避免脫水的情況。母乳餵哺的基本原 則是讓嬰兒正確地吮吸及按嬰兒需要餵哺。如果吃母乳的嬰兒一天有六條或以上較濕的尿片換出,便表示嬰兒得到足夠的奶量。有些母乳餵哺的嬰兒可能持續有輕微 的黃疸。只要嬰兒有理想的體重增長(一星期約增重125克),便無須停止餵哺母乳。
假若嬰兒的黃疸持續不退,該怎麼辦?
若嬰兒的黃疸持續超過兩、三星期,或大便呈現不正常的顏色(灰白色),嬰兒可能會被轉介往醫院作檢驗,以排除其他健康問題,例如先天性膽管閉塞。如有任何疑慮,請向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。如因事要離開香港而未能按時回健康院或醫院覆診者,你亦可找當地的醫生繼續跟進嬰兒黃疸的情況。
(06-2012 修訂內容)原文:http://www.fhs.gov.hk/tc_chi/health_info/child/156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