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摘要]寶寶在爬行中能夠獲得各方面的好處,下面小編就和你一起學習幫助嬰兒爬行的4個技巧。
嬰兒爬行的好處
1. 提高活動能力
爬行能鍛煉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,尤其是四肢活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,是一種綜合性的強體健身活動,有助於視聽覺、空間位置感覺、平衡感覺的發育,促進身體的協調;還可使血液循環流暢,並且促進肌肉、骨骼的生長發育。
2. 增強體質
爬行是寶寶第一次全身協調運動,可以鍛煉胸肌、背肌、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;並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較大,有助於寶寶吃得多、睡得好、體重、身長長得快。
3. 增進親子交流
爬行能增進母子間的交流。在寶寶會爬后,在父母的引導下獲得的成功體驗不斷增多,並且能夠在爬行中獲得興奮、成功、失敗等多種體驗。這些體驗能夠豐富寶寶的情感,研究表明,經常爬行的寶寶見到父母時的興奮狀態明顯高於不會爬行的寶寶。
4. 促進社會性發展
嬰兒會爬后,他接觸父母禁止觸動的物品、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,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親子情緒互動的機會;同時,嬰兒會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識到嬰兒本身的主動性,並使父母開始以一定的規範要求孩子,開始對嬰兒不合規範的行為表示不快。這些變化又進一步促使嬰兒的社會性情緒發展。
5. 促進大腦發育
爬行需要大、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,多爬能夠豐富大、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,促進腦的生長。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,經過抬頭、翻身、打滾、匍行等中間環節,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,需要經歷多次的學習、實踐;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一次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。因此,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,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。
6. 促進語言發展
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,取決於肢體語言的頻率,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、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,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。而爬行則使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,刺激量大了,思維、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。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、自己的肢體語言、行為結果的互動中,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、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嬰兒發展要快得多。
7. 良好的性格發展
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,而「摸爬滾打」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,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。
8. 探索慾望
寶寶的運動、神經等系統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鍛煉。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、肌肉、神經、大腦的發育,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、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、心理基礎。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,讓寶寶勇於探險,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。
當然,走也是積累生活經驗的方式,但是爬行的行為發生得比走早,爬行的孩子將比不爬便走的孩子多出幾個月的探索經驗,而這對各方面發展迅速的小寶寶來說,着實彌足珍貴。此外,爬的重心可以讓孩子很有安全感地『到處』探索,由爬而坐比由站而坐來得容易,因此孩子有較多機會停下來(坐着)把玩手中的東西——而手的接觸正是爬行帶來的最大學習。
二抬四翻六會坐,七滾八爬周會走」這是寶寶大動作的發育過程,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些階段,看着寶寶一天天成長,父母在心裏是怎樣的喜悅啊。不過,現在孩子會爬的越來越少了。其實,寶寶的動作行為發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訓練的。以下關於訓練寶寶爬行的小方法,可以給媽媽們參考。
嬰兒學爬小技巧
方法一
1、 把家裡的小席子捲成圓狀。(席子有彈性,方便展開)
2、 讓寶寶趴在席子上,將席子一邊壓在身下。 3、 媽媽推動席子,讓寶寶隨着席子的展開而朝前爬。
方法二
1、 寶寶爬在地上或床上。
2、 一個人在寶寶前面,一個人在寶寶後面。
3、 前面的人牽寶寶的右手,後面的人就推寶寶的左腳。牽寶寶的左手時,就推寶寶的右腳。
方法三
媽媽躺在床上,寶寶趴在一邊,爸爸在媽媽的另一邊,爸爸牽寶寶右手,媽媽推寶寶左腿,反之亦然,協助寶寶從自己的那邊爬到爸爸這邊來。
貼士:這幾種方法都是先訓練寶寶向前的感覺,父母要耐心,經常幫寶寶練習。多次訓練后,寶寶就能自己朝前爬行了。每次練習成功后,父母要給寶寶鼓勵或獎勵,以保持寶寶對此的熱情。
{{tag1}}
方法四
讓寶寶趴在床上,用毛毯兜住胸腹部,爸爸把毛毯提起,媽媽推動寶寶左手、右腳,前進一步后,換推動寶寶右手、左腳,輪流進行,訓練寶寶手、膝爬行,在訓練中要注意適時休息,並要多給寶寶鼓勵。可以在目的地擺放寶寶喜歡的玩具或物品,促使寶寶努力往前,並保持對這個練習的興趣。